中信集团拟通过中信泰富到香港整体上市,成为了所有“中信系”上市公司最关注的问题。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3月28日在香港表示,中信集团通过反收购中信泰富的方式在香港整体上市,是对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进行先行先试,相信今年内可以完成。他并未直接回应

中信集团总部是否将迁往香港,但称从地理角度来看,北京直接飞往香港也很方便,中信集团整体到港上市的意义更为重要。

中信泰富(00267.HK)3月25日晚公告称,已与中信集团就全面收购中信股份签订了框架协议。截至去年年底,中信股份净资产为2250亿元人民币,在中信集团总资产中所占比率超过90%。中信股份持有中信泰富57.51%股份。

中信证券副董事长殷可28日在同一场合称,上述交易实际上就是中信集团整体上市。他称,上市有多种方式,例如国有企业以红筹股直接上市,房地产企业收购香港平台上市再注资等。中信集团此次选择通过中信泰富上市是技术性问题,并不代表集团通过其他方式上市有困难。

王东明称,中信集团此次上市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IPO,但通过这种方式上市相信也能成功,并相信今年内可以完成。他说,未来几个星期内便会公布交易的更多资料。

他说,如今中国企业陆续走出去,中信集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走出去的大潮中尽早实践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

他认为,接下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能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量和盘活国有企业存量上获得更大发展。盘活存量的具体做法是激活40多万亿的央企和20多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地方国企,实践混合所有制,实现股权多元化,加强股权激励机制。

王东明称,随着政策进一步明确,试验型的企业获得成功,相信更多企业将走混合所有制的道路。

同一天在北京举行的中信银行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朱小黄谈及此问题时称,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大股东海外整体上市会对公司在法律地位、治理结构和其他方面产生一些影响,总体影响是正面积极的。

朱小黄称,如果能够顺利在香港上市,这对中信集团国际化和中信银行国际化战略实行都会带来积极作用,中信银行具体业务运营不会有太大波动。